防治梨小食心虫

推荐产品:迷恋 梨小食心虫迷向素胶条

梨小食心虫是桃树和梨树的主要害虫,它分布广、为害重,不但钻蛀果实,还会钻蛀桃树、梨树嫩梢,使新梢折断,影响桃树、梨树的正常生长。
因为其属于钻蛀性害虫,传统化学农药防治即便是一年多次用药,效果也不理想,还会造成农药残留、污染环境等问题。
针对此种害虫,我们研发了生物防治新技术——梨小食心虫性迷向素胶条。性迷向素的原理是干扰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识别,影响雄虫对雌虫方向的判断,使雄虫找不到雌虫,从而阻断成虫在有效时间内交配,减少田间落卵量,彻底防止幼虫为害。
产品优势
1、持效期长:迷恋®梨小食心虫迷向素胶条通过独特的高分子缓释技术,持效期长达6个月,一次使用覆盖当年整个目标水果产季。
2、不抗药无盲区:所释放性信息素全面覆盖目标区域,无盲区。
3、操作简便:人力投入极少,每人每天可覆盖30-40亩。
4、保产增收:防效高于常规化学防治,挽回果园损失,真正提高果农经济收益。
5、绿色环保:保护生态环境,保护果农安全,提高果品安全。
使用方法
迷恋®梨小食心虫迷向素胶条使用方便快捷,在春季越冬代梨小食心虫成虫羽化前,只需将胶管心形开口处对准枝条,用手轻轻向上一推,将胶管悬挂在树枝上,悬挂高度为2米左右,或者树体高度的三分之二,每亩悬挂40-50个,且均匀分布于果园。一次使用,持效期6个月。

梨小食心虫虫害知识小贴士
梨小食心虫(Grapholitha molesta (Busck)),也叫梨小,鳞翅目小卷叶蛾科小食心虫属
寄主范围
梨、桃、苹果、李、樱桃、枇杷、山楂等果树。

分布
梨小食心虫是世界性害虫,广布亚洲、欧洲、美洲和澳洲,在国内分布广泛,遍及南、
北各果区,尤以东北、华北、华东、西北各桃、梨等水果产区发生最普遍,特别是多种果树混栽区发生较重。


危害症状
梨小食心虫前期危害桃、杏、李、樱桃等的新梢或根蘖、砧木及幼苗嫩梢,一虫可转害数个新梢,之后才转害果实。蛀食嫩梢时从叶柄基部蛀入,然后向下蛀至木质部,尖端的新梢枯黄下垂,俗称“折梢”,一头幼虫可蛀食1-4个新梢。危害果实时,通常从果萼或梗洼处蛀入,驻孔为一个黑点,随后驻孔外有虫粪排出,桃果被危害时果面有流胶,梨果被危害时在高湿情况下驻孔周围被病原菌侵染随后发黑且腐烂,俗称“黑膏药”。因此,梨小不仅对产量和果实品质造成严重影响,还会危害幼树树冠的生长。
梨小对混栽果园的危害大于单一品种的果园,晚熟品种受害程度大于早熟品种,且树冠上部的危害程度大于下部。同时,桃、梨兼种的果园危害严重。

发生规律
梨小食心虫一年发生3-7代,北部地区一年3-5代,长江以南及四川地区一年6-7代,主要盛发期在4月上旬至9月中旬。在我国北方地区,梨小越冬幼虫通常在4月上中旬化蛹,4月底出现越冬成虫高峰。5月出现第一代幼虫和成虫,6月至7月中旬出现第2代幼虫和成虫,最后一代成虫多出现在9月上旬,9月中旬开始虫量减少。1、2代发生较整齐,3代后有世代重叠情况。第1、2幼虫主要危害新梢,桃、梨混栽区多危害桃稍,第3、4代幼虫多危害果实。春天均温到达8℃时幼虫即可化蛹,温度超过32℃时虫的正常发育受到影响。偏大的湿度(大于70%)可以促进梨小的发育。
 
鉴别特征
成虫:体长4.6~6.0mm,翅展10.6~15.0mm,全体灰褐色,无光泽;前翅侧缘有7-10组白色斜纹,前翅中部有一白色斑点。

卵:一般长0.5mm,椭圆形,较扁,中央隆起、周缘平行,颜色黄白色,孵化前变黑褐色。

幼虫:低龄幼虫为白色,头部与前胸背板褐色;老熟幼虫体长10-12mm,头褐色,前胸背板浅黄色,体淡黄色或淡粉色。

蛹:长6~7mm,纺锤形,黄褐色,复眼黑色;第3~7腹节背面有2行刺突;蛹外被有纺锤形灰白色丝茧。
 
相似害虫:苹果蠹蛾
 
解决方案:梨小食心虫迷向素胶条
 
参考文献
陈梅香, 骆有庆, 赵春江, 陶万强, 马万娥, 王合. 梨小食心虫研究进展[J]. 北方园艺, 2009(8): 144-147.
范仁俊, 刘中芳, 陆俊姣, 封云涛, 庾琴, 高越, 张润祥. 我国梨小食心虫综合防治研究进展[J]. 应用昆虫学报, 2013, 50(6): 1509-1513.
周仙红, 李丽莉, 张思聪, 张安盛, 门兴元, 于毅. 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及无公害防治技术[J]. 山东农业科学, 2011, 10: 76-81.

 

分享